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保护生物tvt体育多样性中国青少年在行动
发布:2024-02-01 09:59:02 浏览:

  tvt体育日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正阳社区通过不断丰富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开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教育活动。采取讲解地球常识、废物再利用等科普知识,倡导青少年从我做起,共同保护美丽的地球。

  日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实验幼儿园举行“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手绘地球等环节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爱护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图为孩子们在“手绘地球”。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长尾阔嘴鸟、黑冠黄鹎、冕雀,参赛队员用漫画展示在弄岗观鸟的收获。宋伟慧制图

  许振轩(右)与李丹宜在斯里兰卡体验了一场特殊的“海龟保育义工之旅”。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也是评价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中国青少年一直在努力。

  山峰林立,沿途满是火红的木棉花和热烈绽放的三角梅,农历闰二月初二,北方乍暖还寒时候,弄岗早已进入了春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是观鸟爱好者的向往之地。今年3月22日至3月26日,第六届“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在龙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参赛队伍共64人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开展观鸟竞赛。参赛队员中,青年人越来越多。

  油桐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她从千里之外来到弄岗,与来自上海、云南、浙江的另外3名年轻人组队参赛。刚上大学时,油桐加入了学校的观鸟俱乐部,后来又辅修了一门生物摄影课。参加“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行走在自然中,是她的夙愿。

  自2017年举办第一届龙州观鸟节起,“秘境弄岗”就号称“最虐”观鸟赛。今年8条观鸟路线覆盖了森林、湿地、农田、河流、山谷等。在这里观鸟,首先要具备“倾听”的本领。陡峭的喀斯特地貌和茂密的森林植被中,各式各样的鸟啼此起彼伏,大多时又只闻其声,难寻鸟影,“偶尔现身,也是惊鸿一瞥,真是超强难度版的鸟语考试。”参赛队员宋伟慧说。

  “这是我第一次在喀斯特地貌中观鸟。”油桐的队友毛潇锐今年刚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已经走过杭州、南京、福州、广州等许多城市。与拍摄记录相比,毛潇锐更愿意沉浸在“发现”的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中,我要观察鸟的各种行为。弄岗的地貌、地形、土壤以及栖息的鸟类都与我的家乡不同。身临其境去感受鸟的多样性,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他说,“去的地方越来越多tvt体育。慢慢地,就可以拼出生态地图。”

  观鸟不只是亲近自然的经历。观鸟过程中完成的观鸟记录,更为鸟类研究、保护及教育提供重要的信息。所有参赛队员需要在小程序记录下鸟种,拍下照片或录到鸟鸣,还要通过专家评委的答辩确认。

  一批批参赛队员赶到弄岗,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周边逐渐弥漫起活跃、兴奋的气氛。钟嘉是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的荣誉理事长。她介绍,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年轻队员,年纪最小的只有11岁。“观鸟年轻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在这些年轻人中,观鸟多始于兴趣爱好,但慢慢地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我觉得这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爱好,有点集邮的感觉。”毛潇锐从上高中时就开始了解观鸟,现在已有在世界各地累计观鸟超过900种的记录。但他的目标并非要成为专家。“与课本知识相比,自然观察更能激发年轻人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他说。

  陇亨屯的弄岗鸟舍前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清晨伊始,小巧的黄腹花蜜鸟流连在盛开的木棉花丛中欢快地鸣叫,成为观鸟队员的好朋友。

  鸟是弄岗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这里不仅鸟类资源丰富,还因发现了“弄岗穗鹛”颇受关注。

  来自浙江大学的林展羿和孙煜皓因在校园里观鸟而相识。为了这次观鸟之行,他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划。“沉浸在热带雨林和喀斯特地貌中,60小时的鸟赛,记录到96种鸟,增加了个人60个观鸟数记录和其他额外收获,不虚此行!”孙煜皓说。

  弄岗保护区及周边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于是“看鸟”并不是参赛队员唯一目的。许多人还是“两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或昆虫爱好者,“夜观”就成为弄岗观鸟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陈璐是专业的“两爬”研究者,每到夜间tvt体育,她就和队员们打开头灯、手电筒和夜视仪前往野外。弄岗的夜空布满繁星,陈璐欣喜地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和新朋友tvt体育。“我对这里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广西大学林学院的蒋爱伍博士从事鸟类研究多年,是新鸟种“弄岗穗鹛”的发现者。“年轻人视觉和听力都非常灵敏,也能吃苦。”在观鸟时,他鼓励青年队员进行全面、细致的鸟类观察,记录和描述鸟的主要特征,比如羽毛颜色、生境、行为等信息,再通过比对资料来鉴定确认种类。

  观鸟引导着许多人走进了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观鸟是一个观察、思考、分享、交流的好途径。我觉得,这能帮助年轻人了解我们的地球。”蒋爱伍说。

  2018年,许振轩与李丹宜正在江苏南京读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到斯里兰卡体验了一场特殊的“海龟保育义工之旅”。许振轩一直非常喜欢去海洋馆,宿舍还有好几个乌龟蛋。“看着它们从孵化到慢慢成长,感觉非常奇妙。刚好一直关注的公众号提供了研学机会,我从众多项目里选择了‘海龟保育’。”许振轩的决定也影响了喜爱小动物的女朋友李丹宜。

  利用当年寒假,两人一起踏上了特殊旅程,来到斯里兰卡南部小城巴勒皮蒂耶。“几乎没有接触过海龟保育工作的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适应陌生国度、熟悉同伴、学习新知识,这既新奇又充满了挑战。”许振轩说。

  20多名义工被分成两组,男生主要负责“体力活”——打扫长满苔藓的龟缸、换水、搬沙子等。女生为海龟准备食物并为其喂食。海滩边海龟保育中心的器具,比他们想象中的更简单——用木质材料搭出一个小棚,大大小小的海龟在布满青苔的水缸里静静趴着。“这里主要收治受伤的海龟,并帮助海龟进行孵化。”李丹宜说tvt体育,“我们还对埋下海龟蛋的沙滩定期进行清扫。当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站在沙滩上时,特别担心会把哪个海龟蛋踩碎了。”

  刚到巴勒皮蒂耶时,李丹宜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和气候。保育中心还严格规定——为了避免海龟中毒、对海洋造成污染,义工在工作时不能涂防晒霜和化妆。但当地的紫外线强烈,义工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晒伤成了家常便饭。李丹宜也被晒伤过,严重时,脸部与鼻周甚至都有血渗出来。

  但随着义工活动的开展,最初的陌生感与不适应逐渐消散,青年们与海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一次给海龟换水时,许振轩尝试把一只大海龟抱了起来。“它特别重,但也很乖。我抱着它tvt体育,觉得特别像在给自己宿舍里养的几只乌龟洗澡,很亲切。”

  义工旅行来到最后一天,20多名义工来到海滩,对小海龟进行放生。热带地区夕阳余晖格外耀眼,光晕被映照在大海里。大家小心翼翼地放下一只只海龟,紧张而又期待地看着它们慢悠悠地向前爬。“不知道是谁先大声地喊加油,大家都跟着喊起来,小海龟跟着加油声,回到它们最初的故乡。”这个场景给许振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斯里兰卡做义工期间,我们有更多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比如在领队的带领下,第一次摸到了蛇,也曾看到萤火虫落在我们身上,都是难忘的经历。”李丹宜说。

  谈及青年人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许振轩认为,最重要的是多与动物接触,只有走近动物,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就会产生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的8岁小朋友张正昊因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被评为“环保之星”。自小学一年级起,他便参加各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张正昊常对身边的朋友说:“地球是动植物的家园,我们不能只利用,而不保护。如果我们不保护,很多动植物就会失去家园,甚至可能灭绝。所以,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让动植物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张正昊身体力行,为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他学会了垃圾分类,在日常用水时也很注意节约,爱护看到的动植物。“这些都是很小的事,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就不是小事了,而是凝集成了很大的力量。”

  在他的眼里,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一个概念。“我看了一些相关书籍,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活动,觉得保护生物多样性离我们并不远,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张正昊说。

  在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中,张正昊选择的是“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项目。他先通过网络了解北京的动植物情况,并下载《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作为参考资料,碰到名录里不熟悉、不认识的字词,就去查阅相关资料和图片,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特征等,然后挑选出他觉得比较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植物作为设计对象。

  在美术老师帮助下,张正昊不断修改完善草图,最终绘制完成“保护地球大家园”海报,同时还设计了野生动物勋章和植物书签。

  他还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打印制作勋章和书签,再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周边的社区进行分发。

  张正昊说,希望用行动向同学和自己所在社区周围的居民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老师和同学都很支持我的行动,我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张正昊说。

  5岁那年的一个周末,他回到福建闽侯县南屿镇的乡下老家。当晚,一条土灰色的蛇爬到院中,盘贴在入户玻璃门上。隔着玻璃,宋培星一边看着蛇,一边用手来回晃。这次和蛇的对视,让他对蛇产生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他对蛇的兴趣,开始看相关书籍和视频,对蛇有了越来越多的认知。

  6岁那年的暑假,宋培星和爸妈一块到北京动物园参观。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问观众“蟒蛇是有脚还是没脚的?”观众的第一反应是没脚,但主持人解释说,蟒蛇的脚并未完全退化掉,在其身体后部有小突起,看起来就像是小触角一样,其实是它的残足。这样的认知不仅让宋培星更想深入地了解蛇,也让他对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了兴趣,如今已读了沈石溪的不少作品。

  读小学3年级之前,宋培星所在小学常组织学生到福建省博物院参观,自然馆里的陈列,让他对蛇有了新的认知。渐渐地,他开始看有关蛇的电影,也会在周末跟着妈妈到福州市图书馆看有关蛇的书籍。“我也常从图书馆借阅关于蛇的图书,还意外发现,在还书处,有不少关于蛇的书。这么看来,希望了解蛇的小朋友并不只是我。”宋培星说。

  从5岁和蛇的“初遇”到现在对蛇的认知加深,宋培星对蛇的保护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说起来头头是道。“比如黑曼巴蛇是毒蛇,也是世界上速度很快、攻击性很强的蛇类;再比如黑尾蟒,由于大量猎捕和栖息地环境的破坏,黑尾蟒的数量逐年减少,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宋培星说,“要保护好蛇类,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我希望自己也能在其中贡献一点力量。”